成都市政协委员丁小斌:将以天府实验室作为改革“试验田”,探索创新项目管理体制和首席科学家制
在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里,“创新”一共被提及49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成都将加快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深入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建设,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出台“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五年行动计划以及人才新政3.0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重大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增长、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等方面提出了鲜明目标,在整个布局上体现了可操作可量化。”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表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城市,成都将着力建设创新城市,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
▲丁小斌
在创新策源方面,他提及,目前,成都已初步完成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相关的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专项政策以及协同机制,特别是在空间优化上提出了“1+4+N”的空间格局,并在产业技术方向上和空间领域上进行布局,计划今年上半年出台。
今年,成都还将挂牌天府锦城实验室和天府绛溪实验室,同时,争取未来1-2年内,在成都落地布局国家高端航空装备、网络安全、精准医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成都引聚高层次人才提供平台支撑。
“成都有力地吸引科技人才、科技企业以及创新平台落地,关键在于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构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丁小斌表示,天府实验室的挂牌和运行,最核心的就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当前,成都正以天府实验室作为改革的“试验田”,近期,在四川省科技厅领导下,成都市科技局参与制定了《关于支持天府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就提出创新项目管理体制和首席科学家制。
具体实施路径为:在项目布局上,首席科学家可以自行选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路线;在激励政策措施上,可以采用年薪制、协议工作制、岗位工作制等;在成果归属上,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赋予科技人员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在考核验收上,建立科研容错免责机制等等。
在“建圈强链”及科技金融方面,他表示,成都将在产业园区规划、标准化厂房建设、上下游企业招引、创新政策制定等方面提高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参与“建圈强链”的话语权和参与度。同时,用好金融活水,用好“科创通”平台,让企业项目更好发挥作用,实现有效投早投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下一步,成都将出台人才新政3.0版。”丁小斌透露,成都将从以前简单的给资金、给项目,变为给生态、给环境,把城市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平台。
红星新闻记者彭祥萍摄影记者吕国应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