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院发布破产审判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
9月22日上午,四川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四川法院破产审判工作白皮书(2017-2021)》和《四川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2017-2021)》。
会上,四川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楠通报2017年至2021年四川法院破产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全省法院破产审判的经验做法及成效,并提出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法院民二庭庭长何学敏发布2017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发布会现场
债务企业多为民营企业,集中在建筑、制造、商贸服务、能源化工等行业
据四川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楠介绍,2017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破产申请审查案件2903件,审结(含旧存)2838件;经审查后裁定进入破产实体审理程序的案件1847件,审结(含旧存)1271件。
审理效率方面,2017年以来,全省法院新收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29.23个月,下降至18.59个月。债务企业多涉及建筑、制造、商贸服务、能源化工等产能相对过剩或资金杠杆相对较高的行业,以及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企业也有涉及。从企业性质与规模来看,国有企业较少,主要为民营企业,并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占比达九成。案件区域分布方面,成都地区受理案件数占到全省总量的33%,全省法院受理、审结破产案件的数量区域不平衡的特征较为明显。
典型案例债务规模大、债权人众多,一案入选“全国破产经典案例”
会上发布的十大典型破产案例包括泸天化、川煤集团、达州钢铁、盛马化工、成安渝高速等知名、重点企业。其中,资阳中院审理的成安渝高速公路公司破产清算转和解案资产规模近200亿元,申报债权金额近300亿元,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破产清算转和解案件,该案入选2021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
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何学敏介绍,这些典型案例债务规模大、债权人众多、利益矛盾突出,存在较大社会风险和金融风险,对此类案件的稳妥处理,体现了全省法院依法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秩序的司法理念。
近年来,四川法院积极破解破产案件审判难题,妥善运用破产清算、重整、和解程序,在加速“僵尸企业”出清、助力困境企业拯救、完善“执破衔接”、推动破产审判队伍与破产管理人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让一大批陷入困境的企业重获新生,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红星新闻记者章玲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