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全面施行立案登记制改革7年来,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亿余件
7月29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效。最高法表示,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历史。
最高法立案庭庭长钱晓晨介绍,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施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七年多来,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837.17万件。
其中,民事一审9306.25万件,行政一审187.89万件,刑事自诉13.30万件,国家赔偿10.85万件,首次申请执行4318.88万件,全国法院平均当场立案率95.7%,天津、上海、浙江、福建、重庆、云南等地当场立案率超过98%。
▲发布会现场
“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人民法院是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的审判机关。诉讼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钱晓晨说,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强化非诉讼和诉讼对接,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特别是2019年以来,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人民法院定分止争职能,从传统开庭审判,向纠纷源头和解纷前端延伸,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类型化调解室和速裁团队在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在一个地方就能解决全部诉求。
据统计,全国法院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在2016年、2019年先后突破2000万件和3000万件关口的情况下,2020年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特别是民事诉讼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
同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大力发展在线调解。2021年,全国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68万件,同比增长43.86%,今年上半年,诉前调解成功案件330.43万件,同比增长26.38%。2021年,在线调解量超过1000万件,今年上半年,在线调解量超过572.25万件。
钱晓晨提到,2018年至今,在线调解案件累计超过3048万件。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68万件纠纷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调解,每分钟就有57件成功化解在诉前,平均调解时长12天,不到一审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三分之一。
钱晓晨说,2021年,全国法院速裁快审案件871.51万件。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速裁快审案件346.71万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轻重分离”,中国法院开创了纠纷矛盾化解新天地。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