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唯一!达州民警当选“最美基层民警”:警营里的无声创客,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获国家专利

时间 • 2025-11-03 11:54:04
民警
机器人

从警16年,黄晨今年已41岁,任职四川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

2011年,他因身体虚弱、耳鸣频发,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如今拿着语音转文字翻译软件与人交流。但是,疾病并没有“困”住他——2015年,他因信息调研成绩突出,被四川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信息调研个人一等奖”。他还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同时也是警营里的创客,成为四川省公安机关唯一获得警用机器人领域专利的民警,5项国家专利率先打开四川公安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的大门。从警16年,黄晨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今年8月,黄晨和四川文理学院共同研发的“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被四川省公安厅纳入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决赛,并被四川省公安厅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最美基层民警宣传图

近期,中宣部、公安部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名单,经逐级推荐和层层遴选,全国共有38名民警当选“最美基层民警”。其中,黄晨光荣当选,成为四川省公安唯一入选民警。

从警:

“理工男”放弃软件工程师

成为一名基层民警

2006年,时年25岁的黄晨放弃软件工程师职位,考入达州市公安系统,成为宣汉县普光派出所一名基层户籍民警。

2009年黄晨通过遴选调到达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文秘岗位。但在2011年,黄晨遭遇人生的挑战当年年初,他身体一度虚弱、耳鸣频发,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损伤失聪,丧失大部分听力,无法恢复。”黄晨说。“在那段时间里,自己哭过、消沉过,回想那段经历,既是身体上的伤痛,更是心理上的磨砺。”

↑黄晨办公室照片

组织上提出调整他的岗位,减轻工作压力,让他多一些休息时间,没想到黄晨主动提出继续在岗工作。他说:“身体虽然已经缺失一部分功能,但是工作质量不能下降。”

在领受任务时,因听不仔细,他就随身携带纸笔恳请领导和同事写明要求;开会时,他总是“霸占”最前排,尽最大努力以微弱的听力仔细辨听每一句话。

多年来,黄晨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做到了“事不过夜、案无积卷”。

带着责任和情怀,黄晨在单位内部积极倡导优良文风,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三获四川“全省第一”:2012年,他负责的公安信息调研工作,排名四川全省第一;2013年,他代表达州公安,参加四川全省公安机关文秘写作大比武,再夺全省团体第一;2015年,他因信息调研成绩突出,又一次被四川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信息调研个人一等奖”。

黄晨说:“自己也是被折磨了很久,就像人生过程中的一道坎,现在终于跨了过去。”

创新:

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

获得5项国家专利

在达州市公安局训练基地,有一台让“神枪手”都屡屡脱靶的移动靶机器人——“威龙”。而研发“威龙”的人,就是黄晨。

原来,除了是全省“文秘比武”的第一名,黄晨还是一名“警营创客”。

↑黄晨操作机器人

事情要从2014年说起,一次偶然的机会,黄晨研发出一套专业侦察系统,帮同事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很有成就感,同时他也发现自己骨子里也有些工匠情怀。

黄晨介绍,随着反恐防暴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警用机器人被运用到作战一线,大大降低了民警的工作风险。然而,因受外部专利技术垄断,一台警用机器人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元。于是,黄晨决定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利用业余时间研发一台便宜实用的警用机器人。

“研发警用机器人技术难度大,在达州没有先例,也找不到人教,起步的时候很是艰难。”为了解决一些技术难题,黄晨只好自己钻进书堆找办法。

↑机器人部件

国内国外的专业文献、书籍他都看,有时候为了读懂一段英文,需要借助翻译工具花几个小时。特别是在研发初期,为了尽快论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黄晨甚至用自己的奖金购买零部件,为的就是让基层民警尽快用上警用机器人。

以敢吃“螃蟹”的创新精神,黄晨成为四川省公安机关唯一获得警用机器人领域专利的民警,5项国家专利,率先撬开了四川公安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的大门。他成功研制的警用反恐排爆机器人“铁甲”、反恐侦查机器人、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威龙”3个系列产品,降低了70%产品成本,并率先在达州公安的教育训练基地、特巡警支队参与实战应用。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黄晨拥有5项国家专利,厅级和市级科研成果3个。

今年8月,黄晨和四川文理学院共同研发的“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被四川省公安厅纳入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决赛,并被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黄晨信心满满:“这项技术跟前沿技术接轨,打破技术壁垒,有望获一个部级大奖。”

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得出来的。

黄晨介绍,自己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在编程过程中,也全是靠一行行代码累积起来的。很多时候理不出头绪,两三千行的代码,好不容易写好,运行却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一周也解决不了一个小问题。面对技术和理论问题,黄晨表示,需要沉得住气去学习和理解,这是手脑结合的过程,既要学习又要操作,需要持之以恒。

同时,黄晨还表示,能取得这些研究成果离不开相关部门和战友们的关心支持,“研究成果是属于整个团队的,能获得大家的支持,是我的荣幸。”

红星新闻记者张杨达州市公安局供图

责编邓旆光编辑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