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举行首场中外记者见面会,为什么亮相的是这五名基层劳模?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4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首场中外记者见面会,请新时期工人代表围绕“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次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此前的4月22日,中宣部在今年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有关负责同志围绕“初心始发地再创新奇迹”的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见面会现场
在这场发布会开始前,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介绍,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是中外媒体了解中国,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新窗口。发布会将会不定期邀请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负责人出席,请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介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方面的情况。还会邀请各领域一线优秀党员代表在这里与大家见面,介绍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情况等。这被外界看来是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建立的基础上,创新并完善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又一个重要步伐。
4月29日举行的首场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参会代表均是来自基层一线。他们中有奋战电力战线39年的老电工、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班员、“启金工作室”负责人许启金,有工作29年的女技术工人、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航空部件厂“薛莹班”荣誉班长薛莹,还有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组副班长陈亮和90后“老党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分公司清华营业部揽投员康智。
5名代表向中外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重温了入党的时刻、交流了如何在平凡岗位坚守奉献的心得,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讨论了产业工人如何解决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见面会结束后,90后的“快递小哥”康智激动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过去,我登上的最大的平台就是单位的演讲比赛、技能大赛,今天作为劳模能进入中宣部记者见面会这样一个大平台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也可以见到大家对劳模对于一线工作者的关爱和重视。”
期间,几位代表就红星新闻记者提出的有关目前年轻人的“就业难”与一些技术岗位面临‘用工荒’同时出现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竺士杰说:“我在技术成才的道路上感悟了很多。在一线岗位上,我沉下心来,以工匠精神引领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工作20年以来,我不断在技术岗位上取得成绩,我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坊。然后我又成为了高级技师,后来我又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了技能专家。我自己身上发生的技能成长道路,能够给予年轻人一种引领。只要能够沉下心来,秉持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引领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这样也能成为有用人。”
已经工作39年的许启全说:“在单位,有以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我的徒弟都是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是高学历、眼界开阔、接受能力很强。我带给徒弟们的除了生产经验和技能,主要是为他们树立一个肯学习、肯钻研的榜样。让他们做到既有干事热情又有干事能力。”许启全骄傲地提到,自己带出的徒弟也有全国劳动模范。他们都在生产一线,干一些实际的工作,他们在技能层面提升很快。
陈亮也谈到,自己出生在江苏的农村,1998年在无锡读中专,毕业以后无锡工作。他说自己没有高的学历,通过勤劳的双手买房成家,如今女儿也上了小学,自己做了党代表也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过去人们印象中国务院特殊津贴都是大专家、教授才可以获得,没想到产业工人也可以获得,这是社会的认可与尊重。“陈亮认为,现在产业工人的春天来了,可谓是待遇上有提升、政治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
“做技术工人也大有可为。在平凡的岗位书写精彩华章。一技在手,技行天下,走过全世界都不怕。”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