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码检查”聚焦企业三类问题,破解监管“痛点”提升营商环境体验
8月4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
红星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为破解企业在行政监管中反映的“多头检查、标准不一、无差别管理”等问题,成都创新推出“一码检查”数字平台,以二维码为载体,推动政府部门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监管,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政务服务环境。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二维码,整合多项企业检查内容,不仅是流程优化,更是政务服务温度与关怀的体现。其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破解企业长期反映的监管痛点,实现监管精准化、高效化和“无事不扰”。
据悉,“一码检查”聚焦企业提出最集中的三类问题展开改革:
一是破解“检查多、频次高”的问题。以往企业常常面临多部门、多次重复检查的干扰,“一码检查”则通过整合部门信息,打通行政壁垒,构建统一监管平台。系统可智能识别重复、交叉检查,自动发出预警,并引导相关部门协调联合执法,实现“综合查一次”,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打扰。
二是破解“检查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平台对各监管部门的检查事项和标准进行系统化归集和透明公开,通过“亮码检查、照单检查”,实现“同事项、同标准、无差别”监管。这不仅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也让企业在接受检查时目标清晰、整改有据,切实降低了合规成本。
三是破解“低风险企业无差别监管”的问题。基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成都建立了“行政检查白名单”,平台标注守法诚信、风险低的企业,在检查安排中给予差异化管理,包括适度降低频次甚至免检,从而将监管资源集中用于高风险企业。
据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市涉企综合监管平台已接入检查事项700项、检查要点3737个。全市累计开展检查1.66万次,实施联合检查287次,智能预警重复检查334次。企业满意率高达99.74%。
从走访情况看,不少企业反映现场检查次数明显减少,执法人员“照单亮码、规范执法”的行为也让企业感受到监管更具透明度与专业性。
据悉,成都下一步还将继续完善“一码检查”系统功能,围绕“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目标,延伸监管服务触角,探索设立企业“行政指导预约机制”,实现企业需求与监管资源的精准对接。通过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发展,成都将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环境,打造更加法治化、便利化的政务生态。
红星新闻记者昌娟实习生郑宇昂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