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就“滴滴下架”答红星新闻:将继续强化APP的治理
近期“滴滴出行”APP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通知下架,前期被通报的侵害用户权益APP的整改情况如何?7月1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就此问题回答红星新闻时表示,已经关注到相关信息,各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依据职责,继续强化APP的治理。
赵志国表示,针对用户和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近期拟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的管理暂行规定》。同时,考虑APP的种类越来越多,要在制度、规范、标准的建设方面花大力气,进一步完善标准和规范性测试,为治理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和保障能力。
二是开展“服务感知提升”行动,尤其是针对用户感知差或者体验差的APP进行筛查,将用户举报投诉多的APP作为重点,启动服务感知提升行动,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治理针对性和治理效果,进一步推动改善APP服务质量。
三是在常态化监管的基础上,对前期整治出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针对重点问题、重点企业,建立台账和责任清单制度,尤其是对于反复出现的、老百姓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说调用通讯录、用户位置信息权限等,调用这些数据不是用户使用场景所必须,不符合信息收集最小必要原则,因此必须加大惩处力度。对于整改不到位、落实效果不好的,要在整治基础上纳入信用管理。总而言之,要确保整治过的问题APP不反弹、不反复。
此外,赵志国介绍了工信部在APP用户权益的保护上做的工作。组织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天津、四川、安徽、内蒙八个省(市、区)的通信管理局,开展了六批次集中抽检,检查了76万款APP,通报748款违规APP,下架了245款拒不整改的APP。
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APP数量为302万款,相比部里开展专项整治前的350万款APP下降了13%。通过数量调整和违规APP的下架处置,优化了APP质量,使合规APP能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应用商店APP抽检问题的发现率稳步下降。
集中对用户反映强烈的开屏弹窗信息难以关闭和利用弹窗误导用户点击跳转两类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这两个问题群众的反映比较集中,一个是关不掉,一个是误导用户跳转。
据统计,二季度APP开屏弹窗信息投诉量环比下降50%;用户使用量排名前100的APP应用中,开屏信息难以关闭问题发现率由69%下降到1%。原来发现此类问题APP量比较大,现在越来越少,利用弹窗误导用户点击跳转问题的发现率由90%下降至12%。此外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升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自动化检测能力、监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目前平台具备每个月检测量达到15万款的能力。年底前将检测覆盖达到180万款APP。
红星新闻记者王田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