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友好社会怎么建?委员们建议:让无障碍设施全覆盖、托育机构遍地开花

时间 • 2025-10-31 17:42:21
服务
障碍
设施
建设
机构

“城市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应达到百分之百,才能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在企事业单位附近建托育机构,为年轻职工提供便利。”

2021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联合22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而对于成都来说,2021年初,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便被纳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来。2022年成都市两会期间,围绕如何营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出了这些“金点子”。

成都市政协委员、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王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全覆盖

“2020年,我父亲出现脊椎压缩性骨折,自己无法下地走路,每次想要出门,只能让弟弟背着下楼。”正是这样的亲身经历,让王进意识到,城市中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王进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1年11月1日,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0937757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3764069人,占17.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851183人,占13.62%。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在规划制定中,将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均衡配置、系统布局。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城市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百分之百,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王进说,同时推动补足城市养老设施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活动场地不足的短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适老化改造相结合。增设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

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部门联动,会同民政、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住社区养老服务,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提高居家生活设施设备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此外,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出强制性要求,特别是住宅的出入口、楼梯、公共走道、加装电梯等公用部分的适老化改造,以及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推动既有老住宅、老公建、老厂房的改造利用,推动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

成都市政协委员、双流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王功玉:社区、幼儿园优先建托育机构

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创历史新低。同样在2021年,三孩生育政策正式放开,但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生育意愿仍不强烈。

“我特别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生孩子,我自己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当没有老人帮你带孩子时,生育意愿自然会变得很低。”据成都市政协委员、双流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王功玉介绍,她在生完二孩后,期望找一家托育机构照顾孩子,然而却没能找到一家。

▲王功玉

因为自身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王功玉的提案便聚焦于托育机构规范发展。

王功玉在提案中建议,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托育机构建设。一方面,根据常住人口数由社区提供托育服务场地,每个区县要在每个镇街建设1家示范性托育机构,由示范托育机构运营社区托育点,负责入托婴幼儿的托管内容和标准,开展家长亲子课堂,提供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其次,可在所有幼儿园开设1-3个托班,招收2-3岁婴幼儿,确保托幼无缝衔接。最后,鼓励中大型企事业单位举办托育机构,解决职工孩子入托问题。

“资金方面也应当予以倾斜,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对规范化标准化托育机构建成验收后给予日常运营补助;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入托婴幼儿给予生活补助。”王功玉说,对于社会办托育机构的水、电、气价格也可执行优惠政策。

此外,王功玉建议,可依托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托育师资培训。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技能培训和学前教育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开设托育服务专业,培养专职从事托育服务的从业人员。

红星新闻记者闫宇恒摄影记者陶轲吕国应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