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年味老年人的过年新方式:从厨房里累得直不起腰,到在海边看夕阳
核心提示: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春节的意义和形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家人之间的温情与陪伴。这些选择,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越来越多样化的春节:无论身处何地,春节始终是属于家的,是温暖与亲情的代名词。
以往,春运方向往往只有一个——回家。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春节是家人团聚、回归故乡的时刻,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西安家庭选择在外地过年,体验旅游过年的别样年味。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三组在广西北海过年的西安老人家庭。
老两口旅游过年从“等孩子回家”到“带孩子出发”
今年春节,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与家人一起外出旅游。从过去习惯于等待孩子回家的传统模式,到如今主动带着孩子们一起出发,去外地享受宁静与温暖的假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家庭团聚形式,更展现出了一种追求新生活方式的积极态度。
68岁的刘萍是西安一名退休工人,忙忙碌碌了一辈子。过去的春节,她总是忙碌在厨房,为家人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家里人围坐在餐桌前,笑语盈盈,但过年对她而言,就是锅碗瓢盆之间的忙碌。
“每年春节,家里总是热热闹闹。大家都聚在一起,亲戚朋友来来往往,我在厨房里忙前忙后,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刘萍一边调侃自己,一边无奈地笑着说,“每年到了春节,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个‘服务员’,从早到晚都在忙碌。”
那时,刘萍总是默默忍耐,觉得这是春节的一部分,也是传统的一部分。她习惯了这种充实而劳累的节日方式,觉得这就是春节的意义。但今年,她选择了放下那些琐事,不再像往年那样一个人默默承受所有的责任。她和老伴商量后,决定换个方式,带着儿子儿媳、孙女一起去外地过一个轻松又不同的春节。
于是,刘萍一家前往广西北海,租了一套房子。北海的温暖阳光和宽阔的海滩,给了刘萍一种久违的放松。没有了繁重的家务,没有了接连不断的亲戚串门,她在这里尽情享受与家人共度的宁静时光。每天,她和老伴在海边散步,享受着清新的空气,看看海景,聊着过去的岁月。她发现,一次改变,竟让她在家人陪伴下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更让刘萍开心的是,7岁的孙女在海边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玩得不亦乐乎,沙滩、海浪、阳光,孙女的笑声充满了整个假期。孙女也看到了奶奶的不同,她兴奋地表示:“在北海,奶奶喜欢笑了,明年还要来海边过年。”
孩子们玩得开心,老人的笑容更多了。刘萍说:“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老了就应该学会放松,享受和家人陪伴的时光。”她深刻感受到了,原来过年不一定非得是回归厨房,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重要的是和家人一起,享受这份简单而深沉的幸福。
“候鸟式”旅居过年“家在哪里,年就在哪里”
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候鸟”老人选择来到北海旅居过冬。
62岁的西安人吴先生在北海开网约车,他曾是消防员,5年前在北海买了房,每年冬天都会在北海旅居生活。他笑着说:“跟西安的快节奏生活相比,北海更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他和妻子一直向往着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而北海恰好满足了这一切。
以前作为消防员,吴先生的职业生涯都是在与火打交道,救援、训练、灭火,因长期接触有害烟雾、有毒气体以及化学物质,他患上肺气肿和哮喘。
虽然身体逐渐恢复,但他依然时常感到气短和咳嗽,特别是在晚上,常常因为气短而难以入睡,整夜翻来覆去,睡眠非常浅。“有时候,我会在半夜醒来,感到胸口憋闷,呼吸困难,弄得整个人很疲惫。受身体原因困扰,只好提前内退。”吴先生说。
为了好好休养,吴先生和妻子每年冬天都会离开西安,来到气候温和、空气清新的北海旅居生活。这里的气候让他的身体得到缓解,肺气肿和哮喘症状也有所改善。“这里气候湿润、空气清新,适合我这种肺不好的人。现在,睡眠质量也好了,晚上不再像以前那样辗转反侧,醒来时整个人也轻松多了。”
随着身体逐渐好转,吴先生不愿待在家里,于是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开网约车的好处是比较自由,我可以随时停下来休息,想开的时候开,不想开的时候就停了。一方面是为了打发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有用的;另一方面是为了和更多的人交流。我在车上遇到过很多有趣的乘客,跟他们聊过许多不同的故事。”吴先生说。
现在,吴先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他和妻子每天沿着沙滩散步,去附近的市场买些新鲜的海鲜,享受简单的快乐。“这里的节奏很适合我们,特别安静、惬意。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吴先生笑着说。
今年春节,儿子儿媳和孙女从西安赶到北海,和吴先生一起过年。“孙女一放寒假就过来了,海滩成了她最爱的游乐场,每天在海边提着小桶在海边挖呀挖,玩得不亦乐乎,晒得黑黝黝的。我儿子放了假才赶过来,终于全家团圆了。年夜饭时,他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年就在哪里。’”
“儿子也很支持我们选择过这样的旅居生活,他知道我和他妈在北海过得开心,也很放心。儿子有自己的家庭,忙自己的工作,我们也希望他不用过于担心我们。我们老两口,能自由自在地生活,自己也很开心。”吴先生的语气中满是满足与温暖。
闺蜜抱团养老过年“即使不在家乡,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抱团养老”是种独特的养老方式,源自上世纪60年代的丹麦,后来逐渐在欧美和日本等国流行开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即将退休的中年人开始向往这种生活模式,退休后寻一处地点,和志趣相投的老朋友共同度过晚年,彼此照应,相互扶持,一同变老。
57岁的西安人蔡女士就选择了与她最亲密的朋友一起,迈向一个崭新的生活方式——“抱团养老”。她与多年的闺蜜一起在北海购买房产,计划“抱团养老”。
蔡女士曾是一名空姐,从20岁的青春年华到55岁回归生活,从乘务员到乘务长,她坚守了35年。这35年,她穿梭在各地的机场与航程之间,飞越无数的城市与国度。然而,长期的高空生活也让她感到疲惫,那份对宁静与安稳生活的渴望愈发强烈。
两年前,蔡女士告别了蓝天,正式迈入了退休生活。对于她来说,退休不仅仅是一个结束,更是另一种崭新生活方式的开始。她选择在北海安家,站在大大的落地窗前,她常常陶醉于落日余晖洒满海面的美景,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和与满足。
“我每年在西安住半年,在北海住半年,从去年10月份过来北海,计划今年3月份回西安。”蔡女士说,北海的生活让她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与安逸,而西安则是她的家,还有父母在,承载着她多年的记忆和情感。每年的两地往返,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也让她在两座城市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谈到与闺蜜“抱团养老”的计划,蔡女士笑着说:“去年,我邀请闺蜜杜女士来北海旅行,她也喜欢上这个安静、温暖的海滨城市,当即在同一个小区里也置办了一套房子。她和我一样,早就想过,退休后能有一个地方,既能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又能享受宁静的生活。我们两个人刚好有着相同的想法,所以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抱团养老。”
蔡女士说:“我先生还有两三年才退休,退休后也会过来。儿子在西安成了家,有他自己的生活。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很忙碌了很多年,到了这个阶段,更多的是想要享受自己的一片天地。”
今年春节,蔡女士的丈夫提前几天从西安赶来,陪她一起在北海过年。杜女士也来到了北海,两家人在北海一起过年,也是她们“抱团养老”计划的首次落地。
蔡女士表示:“虽然与往年不同,但我们两家在北海的这个年过得更加悠闲自在。以前在西安过年,忙忙碌碌地准备年货、招待亲友,虽然热闹,但总觉得有点累。今年在北海,少了人情往来,多了放松和自在。我们没有大张旗鼓地准备年夜饭,而是一起去市场买了新鲜的海鲜,简简单单地做了几道菜,围坐在一起聊天喝茶,看着金色的夕阳缓缓沉入海平线,感受着另一种宁静而温馨的年味。春节不需要繁琐的仪式,只要有爱人和好友陪伴,哪里都是家,有家的地方便是年。只要过得开心,就是一个好年。”
蔡女士和杜女士的友情,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我俩之前常常开玩笑,说以后养老就要一起住,谁也不能丢下谁。”这种看似轻松的笑话,却藏着她们对未来的认真思考。随着年纪渐长,蔡女士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希望在晚年成为孤独的空巢老人,“抱团养老”不仅让她感到安心,更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蔡女士透露,她们“抱团养老”的队伍可能会更壮大了,“我嫂子也在同一小区买了房,最近有两个好友也在考虑定居北海,一直向我们打听北海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大家年纪渐长,越来越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生活,互相照应,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有趣。”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袁金会